器海 Sunyata
2023
虛擬實境, 混合實境, Unity遊戲引擎, 3D電腦動畫, 彩色, 雙聲道, 6’00’’, 尺寸依場地而定
物質作為建構現實的基礎,其質量、體積與材質,有著可被測量與可被感知的特性。可以說,人類是透過感知物質的種種性質,去建構對於現實世界的認識。但在物質所建構的秩序之外,是否存在另一種不同尺度的世界?倘若存在,這樣的世界會使人類如何重新思考與物質、空間的關係?
作品《器海》試圖將虛擬技術放置於自然場域之中,它引領觀者由現實的沙丘進入虛擬空間,並透過混合實境(mixed reality)與手部追蹤(hand tracking)的技術,不斷改變觀者感知世界的尺度。受到《華嚴經》的宇宙觀「重重無盡」啟發,「重重無盡」來自佛教的空間觀點,世界並非是單一的,而是由多個世界彼此層疊、互容互涉、無止無盡。在這樣的背景下,物質的空間不再受到物理的尺度的限制,即「三千世界亦能入一微塵」。
《器海》透過沙指涉物質世界的隱喻,另一方面也是作為物質同時跨度於虛擬與現實空間的想像。微小的沙粒,在過去可能是為巨大的岩體或空間,如連綿數公里的岩石地貌,抑或是保護人類祖先不受野獸攻擊的岩洞。而在經過千萬年的風化後成為石塊、沙粒,最終化為微小不可見的物質。在作品中,沙作為觀者的互動對象,其流動於宏觀與微觀、現實與虛擬的邊界,並向觀者提問:「物質如何可能?虛擬如何可能?」
作品以東方的宇宙觀作為參照,透過虛擬技術的實踐,提出對於物質世界的另一種想像。另一方面,作品也嘗試以虛擬實境作為一種跨越邊界的技術,重新探索現實與虛擬、自然與人造對話的管道,與探索人類感知極限的可能性。
工作團隊:
藝術家、導演 | 段沐
互動設計師 | 林泓
聲音設計 | 陳臨霜
影像製作 | 願子工作室 許博彥
虛擬實境影像紀錄 | 張育誠
表演者 | 艾摩爾、段乃云、段蒼蒼
設備支援 | 林泓、阮柏遠、何珞瑜
英文翻譯 | 何珞瑜、Alex Stoner
特別感謝 | 林子云、盧芛、劉文豪、何珞瑜
© Tuan Mu. All Rights Reserved.